网站通行证
名称
密码
浏览 | 注册
今天是:
您的位置:聚焦新闻网 > 新闻 > 正文内容

朱熹后人朱捷:以理学智慧激活北苑贡茶千年文脉
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 2025-10-09 11:08

本报记者 :发自福建建瓯北苑御焙遗址

“北苑贡茶‘采择之精、制作之工’的百年坚守,正是朱熹‘格物致知’思想的生动实践。” 近日,朱熹二十五代后人、朱子文化非遗传承人朱捷现身北苑御焙遗址,在北宋摩崖石刻前接受专访时,将北苑贡茶的复兴之路与理学思想的当代传承紧密相连。作为兼具儒学传承与茶文化传播背景的实践者,他的见解为千年贡茶的活化提供了新视角。

一、茶脉溯源:理学与贡茶的天然契合

“先祖朱熹曾评价建茶‘如中庸之为德’,这并非泛泛之赞。” 朱捷指着石刻中 “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” 的文字解释,北苑贡茶从南唐至明代四百余年的御茶历史,本身就是一部 “理在事中” 的活教材。他以宋徽宗盛赞的 “龙团凤饼” 为例:“从采茶‘黎明即起,选摘肥芽’到制饼‘研膏入模,龙凤为形’,每道工序的严苛标准,都是对‘格物穷理’的诠释 —— 唯有穷尽事物之理,方能成就‘名冠天下’的品质。”

这种契合更体现在生态智慧上。朱捷提及东峰镇百年乌龙茶园的 “茶 - 林 - 禽” 模式:“先祖在《劝农文》中倡导‘顺天时、尽地力’,如今北苑茶农禁用化学农药的坚守,正是‘天人合一’理学观的当代延续。”

二、传承密钥:用 “知行合一” 激活传统

作为武夷岩茶文化传播者,朱捷近年深度参与北苑贡茶的非遗活化。他提出 “三维传承法”,将理学思想融入实践:

• 技艺传承重 “格物”:在北苑御焙研习所,他推动将朱熹 “敬慎” 理念融入点茶技艺教学。“‘炙茶需透、碾茶要细’,这些看似机械的步骤,实则是‘心手合一’的修行。” 他举例,传承人刘瑞君团队复原蒸青研膏茶时,逐字研读《大观茶论》,正是对 “格物致知” 的践行。

• 文化传播重 “致知”:他主导开发 “朱子茶理” 研学课程,组织青少年在茶神庙参与 “喊山祭茶”。“让孩子们亲手点茶时理解‘苦尽甘来’的哲理,比单纯讲典籍更有效。”

• 产业创新重 “力行”:针对北苑贡茶曾面临的市场困境,他建议借鉴 “知行合一” 理念:“既要坚守‘龙团胜雪’的古法技艺,也要像建瓯茶企那样推出点茶机、茶礼文创,让御茶走进日常。”

• 道学传承背景:武当三丰派第十七代弟子(道号:朱月)师承易九道非遗传承人朱義偉主修道医精髓。

三、未来展望:构建 “理学茶都” 文化坐标

谈及北苑贡茶的发展瓶颈,朱捷直言:“部分传承陷入‘重技艺轻思想’的误区,忽略了茶背后的理学内核。” 对此,他提出三大建议:

1. 建 “茶理共生” 展示体系:在北苑遗址增设 “朱子品茗场景”,用 AR 技术重现朱熹与蔡元定论茶画面;

2. 推 “双师传承” 机制:培育兼具制茶技艺与理学素养的传承人,如他参与的 “茶农理学家” 培训计划;

3. 拓 “文化 IP” 边界:将《朱子家礼》中的茶俗融入节庆,开发 “中庸茶盏” 等文创,联动武夷山茶旅环线。

“先祖曾在武夷精舍开辟‘茶坂’,如今我们更该让北苑茶成为理学传播的载体。” 采访尾声,朱捷站在复刻的 “龙团凤饼” 前感慨。目前,他正与建瓯茶企合作编纂《北苑茶与朱子理学读本》,而当地 48.3 亿元的涉茶产值,或许正是这种文化融合最有力。

  观后心情
被感动 同情 囧囧 愤怒 和谐 悲剧 高兴 打酱油
图片新闻
热门视频
网站首页 | 网站简介 | 团队介绍 | 视频直播 | 网上投稿 | 网站建设 | 域名空间 | 广告价格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13 by www.vvguevip.online. all rights reserved